-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05/20]
-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05/20]
-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05/20]
-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05/20]
-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05/20]
-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05/20]
为国家绿色发展贡献高分子力量记同济大学材料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朱云卿为201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作分组报告 20世纪早期,纤维、橡胶、塑料……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和便利。这是第一代高分子材料,它们的出现让人们可以更加自
朱云卿为201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作分组报告
20世纪早期,纤维、橡胶、塑料……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和便利。这是第一代高分子材料,它们的出现让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在自然中生产、生活。
20世纪中期,高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合成及工业化生产,以其稳定性较好的化学性能赢得了人们的厚爱,今天已成为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20世纪中后期,生物学家R·B·Merriffield将功能化的聚苯乙烯用于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大大提高了设计生命物质合成的效率,开创了功能高分子材料与生命物质合成领域的新纪元。
…………
2005年进入同济大学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朱云卿,本科毕业后原本选择去工作,但在从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杜建忠教授的影响下,加入了高分子研究的队伍。2010年,他正式投入杜建忠教授门下,开启了材料科学研究的新征程。2013年他进入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后在牛津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如今,朱云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特聘研究员,全身心投入到了可再生、可降解高分析材料的研究中。
从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到功能性材料的构建,再到可降解生物医药材料的研发,一路走来,朱云卿致力于在有机金属催化剂以及配位聚合研究发展的背景下,探索新的聚合方法,构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以服务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改变资源环境代价过高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为国家绿色发展贡献高分子力量”从此成为他科研事业的信仰。
走进高分子——九万里风鹏正举
这是一个高分子的世界,朱云卿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在这个世界里,其科技力量对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力量不可低估。这缘于“高分子材料的大规模产业化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其科研与应用水平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的认知。材料学出身的朱云卿,早在2010年做研究生期间就将自己的生命与意义定格在了高分子领域。他的科研足迹遍布于多个国家,征途中满是收获。
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的朱云卿,参与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olly Stevens教授的EPSRC项目。在该项目中,他构筑了一种新型核酸疫苗载体,实现了对自扩增RNA的高效包载与功能协同。这一成果,已申请一项英国专利,并有望在近期推动新型自扩增RNA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批量生产。此外,该核酸载体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Robin Shattock教授采用,用以开发针对COVID-19的新型自扩增核酸疫苗。
在英国牛津大学,同样是主要研究人员的朱云卿,参与了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的可再生聚合物项目。在该项目中,他首先从资源丰度、环境影响、聚合方法及可降解性等多个角度,建立了可再生可降解聚合物数据库,研究了其多组分共混体系的微观结构,提出了可再生共聚物的单体组合筛选三原则,即微相分离易控、材料性能互补以及聚合方法匹配。根据上述原则,他筛选出了三元可再生单体混合物,即源于蓖麻油的内酯、源于油脂复分解副产物的环氧以及源于纤维素的环酸酐,通过选择性配位聚合方法成功构建了高性能可再生可降解热塑性弹性体与高性能的热塑性形状记忆聚合物。目前,该成果已申请了一项国际专利,并授权英国著名的可再生聚合物企业Econic Technologies Ltd。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短短几年时间,朱云卿以第一作者在Nature、Prog. Polym. Sci.、J. Am. 、 Angew. Chem.、ACS Nano等期刊发表论文10篇,最高单篇SCI他引473次,1篇入选ESI热点论文,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站在巨人的肩上,朱云卿感到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他以配位开环聚合为突破口,开始创建可再生、可降解聚合物。用朱云卿的话说,促使其做这项研究的动力,同样始于给人类带来无穷多意义的高分子材料——塑料。
回到上海同济大学后,作为项目主持人,朱云卿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木质纤维素基可降解高分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同时,他还主持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生物可再生可降解高分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代价过高的问题日益凸显,‘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朱云卿说,“面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无法自然降解的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问题,构建可再生可降解聚合物是一条可行的路子。”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朱云卿希望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战略服务,推动“可持续”材料在中国的发展。
文章来源:《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hngcxyxb.cn/qikandaodu/2021/0313/640.html
上一篇: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简介
下一篇: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新型抗肿瘤药物专辑特邀主